一揽子重磅政策来袭释放强信号
来源:网络 时间:2025-07-21

  这一局面◆★■■■,得益于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与科学决策部署。我国宏观政策始终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■★◆◆,金融监管◆◆★◆■、财政等部门协同配合,构建起多层次、立体化的金融稳定保障体系。随着政策协同效应持续释放■◆◆★★◆,未来我国金融市场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◆■◆★★★,高质量稳定发展的态势愈发巩固 。

  二是强调量质并举,创新货币政策工具箱■◆★■,通过构建“总量为主、结构赋能★■★◆★”的调控框架,实现货币政策精准滴灌。截至4月末,结构性政策工具余额达5.9万亿元◆◆■◆★,占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13%,已经形成◆★★■■◆“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”“支农支小再贷款”等成熟工具矩阵。在此基础上■★,此次新增★◆■◆■★“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”,创设“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”■◆■■■,是通过内嵌激励相容机制,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流向国家战略领域,既助力消费升级与民生保障■■★◆◆★,又为科技创新注入源头活水,实现政策效力的提质升级★■■★◆★。

  首先,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,中国金融体系展现出强大的稳定性与韧性:股债汇市场运行平稳有序,上证指数在4月7日短暂回调后快速企稳回升;10年期国债收益率稳定在1.65%左右;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经历小幅波动后◆■◆★,目前也稳定在7■◆■★■.2元附近。

  这一系列政策立足当前、着眼长远,既精准锚定国内外形势演变与经济运行突出矛盾,又始终秉持“以改革解决问题”的战略思维,在有效应对短期挑战的同时★◆★,注重规避政策边际成本攀升与长期潜在风险■★◆■,聚焦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这一核心目标,以系统性、协同性举措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,全力释放政策组合的最大效能。当前,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仍存在诸多变数◆◆■★■★,单边主义、保护主义、霸权主义交织回潮★■。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,坚定办好自己的事■◆★■,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,以创新、稳定发展为动荡的世界注入更大确定性和稳定性■■★,中国不会动摇。(作者是北京丝绸之路合作与发展促进会会长)

  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★★,各部门通力合作■■★,激发和释放市场力量■■★◆■★,实现宏观审慎管理有形之手和市场竞争无形之手的有机结合■★,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鲜明特点和宝贵优势。这在当下国际风云变幻中已得到充分验证,也是继续保持经济运行总体稳定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所在。

  三是加强靶向攻坚,将政策围绕在★■★★■◆“培育新质生产力”与“壮大长线资金”两大核心,激活新质生产力引擎。此次三部门协同推出了包括深化科创板制度创新、支持上市公司资产重组■★◆■■、实施公募基金提质行动等一系列改革举措,这套政策组合拳旨在畅通 “科技—产业—金融■◆◆◆◆★”的良性循环,为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◆■,营造更具包容性的创新生态环境。

  其次,金融部门推出的一揽子政策眼光长远◆★,构建起“远中近◆◆◆★”协同发力的政策矩阵,形成多层次、立体化的政策支持体系。一是凭借双轮驱动,在房地产与资本市场领域持续精准施策■★◆◆◆,筑牢市场稳定基石。自去年9月起,通过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扩围增效◆★★★◆,推动住宅建设与交付保障■★◆◆★,让房地产市场供需格局显著改善。数据显示,今年一季度房地产贷款余额增长超7500亿元■■,其中个人住房贷款新增规模创2022年以来单季新高,住房租赁贷款同比增长28%◆★■★★★,彰显了政策落地实效。而此次全面降准0.5个百分点、调降政策利率0.1个百分点,叠加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0.25个百分点★★■◆■,将进一步释放刚性住房需求★◆■■★■,推动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。在资本市场方面,去年推出的互换便利工具、回购增持再贷款等逆周期调节工具已有效平抑市场过度波动。本次将8000亿元额度整合使用,并通过扩大质押品范围、延长贷款期限等举措◆■,将持续强化资本市场稳定器功能。

  7日上午,三位金融管理部门“一把手◆◆■■★■”亮相国新办发布会,介绍一揽子重磅金融政策相关情况,释放出了稳市场稳预期的强信号■★■。相关数据和政策安排,显示出中国金融体系更加从容自信的姿态■◆★■◆,更强的系统化思维和统筹能力,以及对把握市场趋势、应对外部冲击、综合运用政策的游刃有余。这是我国抵御外部冲击■◆、坚定做好自己的事的有力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