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石景山,群众不仅是区域发展的见证者,更是设计者和参与者。无论是城市规划◆■■■、产业升级◆◆,还是环境整治★■■■■◆、文化建设★◆★,都离不开“全民智囊团”的加入和推动◆★■◆★。
党员干部与群众◆★◆★■“面对面”话家常◆■★,和企业“肩并肩”解难题,在石景山区高质量发展蓝图中绘出关键一笔◆■★★。
站在新起点◆◆■◆★,石景山区党员干部将始终厚植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,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,继续深化“零距离★★★”服务群众机制,以“绣花功夫”雕琢城市品质,用◆★◆■■“暖心服务◆★”擦亮民生底色,谋事问需于民、干事聚力于民★■★◆■★、成事造福于民■★,把◆■★■“民生账单”变为★◆“幸福清单★■◆★★”,让◆■◆“民生愿景■★■◆”成为★★★◆★“幸福实景”,为石景山区建设“复兴之城”★★◆■■“活力之城”“美丽之城”“品质之城”持续注入澎湃动能。
“现在这小区可真是大变样啦■■★◆。以前停个车跟打仗似的★★◆★,垃圾到处都是。现在新规划的停车位多了不少,小区里也干干净净的,我更乐意出门了◆◆■。”住在苹果园街道海特花园西区的李大爷满脸笑容,拉着社区党员干部小赵的手说道。小赵笑着回应:“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成果,您住得舒心我们就开心……”老旧小区焕发新颜,离不开住建、城管等各领域★★★■◆◆、各部门党员干部的笃行实干、齐心协力。
民生工程跑出“加速度”◆■★■■。551万平方米楼本体披上新装,106个老旧小区居民提前一年感受“幸福来敲门”;44件民生实事和66个■◆■■“惠民生·送温暖”项目精准落地,让数千名生活困难群众持续点亮希望★◆■,4066名就业困难人员找到人生转机■◆◆;7家基层养老服务中心(驿站)成为★◆◆“银发港湾”◆■◆◆◆,20个新建老年助餐点飘出饭香★★◆★◆,1240个新增学前教育学位托位承载着童声琅琅■■,★◆■■◆■“一老一小”的幸福被稳稳托起。
服务升级按下◆★◆■★“快进键”。窗明几净的新政务服务中心里◆■★◆★◆,“蓝色蒲公英”“扬帆助企”等党建品牌帮助群众◆■■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◆★■”■■,■◆■★“最多跑一次■■■◆◆”成为常态;家门口◆■、街巷间,14.78万名志愿者如同星星之火★◆■,点亮2★◆◆◆■★.7万个民生心愿◆◆★★;当党员承诺牌在社区闪亮,当“石时解纷★◆◆★”将2825件纠纷消弭于萌芽■◆★★,当20.1万件诉求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顺利解决,群众真切感受到:急难愁盼的■■“问题乱码”少了,触手可及的暖心实事多了。
广大党员干部始终站稳人民立场,走进街道社区、深入企业园区,将■★■◆“念兹在兹、枝叶关情”的深厚为民情怀,转化成为群众办实事、办好事的切实行动,书写出让群众满意、经得起检验的民生答卷■★。
“这场政策培训会真是一场及时雨。”企业代表陈先生在企业座谈会结束后感慨道,“我们上次和调研组提到的大模型备案难题,这次不仅有了分步操作指南,还让我收获了跨境数据流动、AI合规服务矩阵相关讲解的意外之喜★■。”政策支持从“大水漫灌”到“精准滴灌”,得益于区委网信办党员干部们前期调研摸清痛点■★、数据分析找准堵点、细心准备讲透重点。
石景山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化身“云端会客厅★■◆★◆◆”,5791条群众留言件件有回音。“老街坊◆◆◆◆◆■”议事厅里,2000余场协商会开得火热,社区规划、环境整治等民生议题在拉家常中达成共识。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变身“治理聚能环”■■■,联动1203家单位落实756个民生项目,加速兑现百姓的“幸福账单”。
2024年★◆★◆■,在石景山区的大街小巷、社区楼宇,党员干部活跃的身影成为一道道温暖而坚定的风景线。他们把为民责任牢牢扛在肩上◆◆,以担当为笔■◆、真情作墨,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为民服务的动人篇章,让党和群众的心紧紧相连。
2024年,桩桩民生实事化为街巷新景■■◆◆★★,件件惠民举措融入万家灯火,石景山区的老百姓在家门口触摸幸福质感◆◆■■、于“小确幸”里感受时代温度◆◆■★★◆。
2686个网格党组织织就■◆■◆“智网实格★◆”民情收集网,2048名社区工作者担任网格长◆◆◆★■、认领■★■◆◆■“责任田”。楼宇治理★■“三驾马车”齐头并进,政企社协同打造22个友好楼宇,解决1388个企业诉求,实现助企服务全闭环★◆★★◆。老干部们挥毫献策■■◆■,以■★★“京西晚霞◆★★◆■■”品牌助力基层治理。
人大代表成为“民情快递员■■”,2037次★★“敲门听声”,103件建议落地生根■◆。政协搭起“民生议事厅”,40场圆桌会孵化278条金点子。党外人士的468条良策直送区领导案头,23名党代会代表带着92条“热乎建议◆■◆◆★”直达决策现场。
“我觉得咱模式口的改造可以保留太平鼓、李记面茶、磨刀石记忆这样的项目,打造特色旅游◆■★■◆,说不定能吸引不少游客。”在一场关于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的座谈会上,居民李先生提出的想法引起了金顶街街道党员干部小王的关注■★◆,“这个建议很有创意,您再详细说说……”在群众智慧的推动下◆■■,如今的模式口街区将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商业理念巧妙融合,成为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上一颗璀璨的明珠。
党政领导聚焦制约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重◆■◆■★★“关卡★■”,奔走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沿阵地■◆★,活跃在市■★◆◆★、区重大项目建设的施工现场★◆■★,开展1100多次调研,推进党的建设、经济建设◆★、城市规划、社会治理等八大领域96项改革任务落地。
基层治理奏响“协奏曲”。◆■“双报到”机制激荡红色动能,4.7万人次党员践行诺言,理论宣讲声声入耳◆■,防汛一线党旗飘扬;联建共建架起连心桥,496个单位党支部结对社区,1039场活动润泽民心。
营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,与企业★★◆★★“点对点”恳谈,为企业按下审批■◆◆◆“加速键”、送来政策■◆★★“及时雨■★◆■”◆◆★■,协助解决诉求1535项、出台惠企政策13项、完成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任务120项,真正让企业吃下“定心丸■◆◆★■”★■★,激活发展“一池春水”◆■◆。
“刘阿姨早上好■■!最近您生活上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儿■★?对咱们社区有啥建议吗?”古城街道天翔社区党员干部小谢拿着自己的民情记录本,挨家挨户询问居民的近况……热情的问候,饱含着党员干部深厚的为民情怀。
领导干部下访接访5931人次★■■◆■◆,让电梯安装难★★■★、充电桩短缺、停车位不足等家门口烦恼事不断化解;18场党代会代表★◆“民情茶话会”■★◆◆★,将行业智慧化作惠民良方★◆★★◆。
◆★■“强国复兴有我■★★◆■”百姓宣讲团、★■■“老干部宣讲团◆◆”等党员干部队伍,把政策宣讲搬到百姓家门口■◆◆★◆,用家常线万场次文明实践活动让党的理论春风吹进千家万户,38◆★.8万群众在理论甘霖中触摸时代脉搏。
如今的石景山,以“开门问计”的姿态,将基层智慧淬炼成社会治理的密钥,让56万市民呼声化作城市发展的养分。
191名社区◆★、楼宇◆◆■◆★★“★◆★”扑下身子察真情、聚焦需求出实招,从百姓的家长里短中捕捉民生痛点,从只言片语中洞察群众需求,入户走访2900余次,协助解决群众诉求600余件。
如今的石景山,公租房备案家庭总体保障率位居中心城区榜首,公共文化满意度摘取全市桂冠,群众生活品质伴随着地区生产总值1300亿元的突破实现新跃升■★,中国★◆★★◆◆“2024最具幸福感城区”作为石景山区的金字招牌愈发闪亮★◆■★。
石景山区党员干部撸起袖子、甩开膀子,以实际行动践行为民初心,让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★◆★。